今年3月15日起,《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于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被誉为“绿色的国宝”和“有生命的文物”,它们不仅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化,更承载着历史的源远流长,寄托着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保护古树名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直以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江苏省对生长在城市各处的古树名木开展了切实保护。
开发普查小程序
古树名木有了“电子身份证”
登录账户,选择树木种类、树龄等信息,现场测量胸/地径、胸/地围、冠幅等数据并填入,评估生长势和生长环境,再自动获取定位,上传拍摄的高清照片,便可将古树名木相关信息上传至小程序,各类基本信息一目了然,操作过程便捷高效。
2023年9月,江苏省启动每五年一次的城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开发上线了“江苏城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小程序模块和数据管理系统,用于城市古树名木的现场核查、认定、数据整理汇总、逐级审核等工作。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已全面完成第五次城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全省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图文信息数据库,实现6201株城市古树名木“落地上图”“一树一档”,形成电子档案和名录,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古树名木基本信息,明晰了历史沿革、保护管理现状等,全面完善了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基础档案,为加强保护、规范管理、优化机制提供基础依据及支撑。
在普查中,各地进一步落实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责任,核实每株树木生长状况,检查病虫害情况,修缮保护设施,针对性开展树木保护、复壮工作。
多渠道加强宣传
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近年来,江苏省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普法宣传,强化市民对古树名木的法律意识和保护观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络媒体、报纸等发布古树名木线索征集,鼓励市民共同参与和监督;举办各类文化科普活动,加强市民对古树名木的价值认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园林艺术生活”公众号推送“走近江苏城市古树名木”系列推文,分主题展示各地城市古树名木风采,宣传普及古树名木自然价值和文化内涵。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苏州市策划“古树生生”融媒视听栏目,讲述古树名木背后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传播人文知识,举办线下“公园+主题普法”宣传活动、“知条例 护古树 共圆生态梦”线上有奖知识竞答,普及古树名木法律法规知识。淮安市通过举办古树名木摄影展、古树文化讲座,制作古树名木公益广告等方式,突出宣传古树名木的人文历史内涵和科学保护知识,深化公众对古树名木承载的生态价值、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的认识。盐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编撰出版《盐城的古树名木》一书,展示盐城古树名木的保护现状以及树木背后的历史故事,为当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起到较好的社会宣传作用。
开展专项行动
打击整治破坏行为
自2022年起,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省公安厅、省林业局连续三年联合开展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的“春风行动”,各地加强部门联动、行刑衔接,有效打击和防范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
各地结合专项行动,压实管理责任,强化部门联动,落实日常巡查,加强对破坏古树名木资源风险隐患的线索摸排。专项行动期间,南京市部署全市公园、景区不定期开展古树名木巡查检查、养护指导和督促整改,同时结合检查工作开展资料补充收集、生长状况记录等工作,动态更新古树名木档案记录。常州市成立专项打击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市城管局与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联合开展部署,畅通联动协调机制;开发“古树名木巡查”小程序,通过巡查人员现场扫码记录上传,实现巡查数据实时管理。南通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三部门签订《南通市防范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联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联系会商、信息共享、联动执法三项制度,完善案件移送、专业支撑工作机制,推进古树名木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的有效衔接。
此外,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正在开展《江苏省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修订和城市古树名木移植行政许可制定工作,苏州、淮安等地正组织修订或编制本地区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法规政策,为强化古树名木资源监管、做好常态化保护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小科普
■什么是古树?
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
■什么是名木?
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江苏城市古树名木之最
■树龄最大的城市古树名木
宿迁项王手植槐:树龄2200年,树高12.5米,冠幅18.4米,胸径169厘米,位于宿迁项王故里,相传为项羽16岁离开家乡时亲手所植。
宿迁项王故里梧桐:树龄2200年,树高11.5米,冠幅7米,胸径63厘米,项王故里因广植梧桐,故名梧桐巷,此树为梧桐巷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棵发根梧桐,相传项羽衣胞埋藏在此树下。
■树龄最小的城市名木
南京驻外使节九烈士陈列馆旁雪松:树龄30年,位于南京市安德门大街驻外使节九烈士陈列馆旁,为上海南洋中学学生为纪念革命烈士朱少屏,于1995年纪念活动时所植。朱少屏年少时求学于上海南洋中学,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代表专程前来进行祭扫活动。
■测量树高最高的城市古树名木
中国杨树博物馆意杨:树高45米,树龄49年,位于宿迁市泗阳县中国杨树博物馆,是我国最早栽植并成活至今的意杨,树种由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梁昌武出访路过意大利时带回,于1976年春季栽植。
■包含城市古树数量最多的古树群
中山陵甬道两侧圆柏古树群:共包含圆柏259株,平均树龄107年,占地1.53公顷。圆柏树形优美,大树干枝扭曲,姿态百千,多配植于庙宇陵墓作为墓道树或柏林。
王璇 王明燏
2025年7月31日《中国建设报》专题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