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交汇点》从老街道“路平心宽”到城市“慢享时光”
发布日期:2025-03-21 10:46 浏览次数:


江苏探索更多城市更新“硬核”样本

 

在每一座城市,那些藏在高楼背后的背街小巷,恰似肌理中的毛细血管。它们虽不起眼,却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温度计”,丈量着城市的宜居指数,也勾勒着市井烟火的生动图景,更是城市微更新、微改造的生动注脚。

2022年,江苏率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批48个试点项目成功落地。2023年,我省聚焦八项重点城市更新任务,又确定了第二批32个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通过省级试点,南京小西湖、石榴新村,苏州32号街坊、新虹产业园区等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不断涌现……2025年,预计将有更多城市更新项目落地,江苏也正加速探索构建符合当地实际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

“一巷一策”,老街巷改造直击百姓需求

近年来,南京市城管局以绣花功夫破解民生痛点,将精细化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一条街巷。通过“一巷一策”“一户一案”的定制化改造和城市微更新,让每条街巷都焕发独特韵味。

“以前白玉路坑坑洼洼的,骑电动车特别颠簸,台风天的时候,店招还会晃动、脱落,让人提心吊胆。现在好了,路平了,店招也更安全、更漂亮了!”家住润玉水苑小区的王阿姨站在白玉路街头,看着眼前这条焕然一新的街道,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道路如人,也会“老去”。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的白玉路,在岁月的冲刷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不仅路面出现了破损,沿街的店招牌也逐渐褪色损坏,甚至出现晃动脱落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京江北新区于2024年底启动了白玉路的出新改造工程。长芦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的张旭介绍道:“对白玉路的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翻新。我们统一将门头店招进行了加固翻新,并在保留老街记忆和商户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样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彰显了街巷文化。”

“现在重新摊铺后,不仅路面平整了,看起来也更美观了。”家住白玉路附近的王阿姨说。除了修复破损路面,本次改造还新增了排水沟和雨水箅子,有效缓解了白玉路雨季的“排水难”问题。

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在白玉路两侧、店铺门口规划增设了100多处临时停车位,既方便了居民停车购物,也保障了交通和停车秩序。“路两边新增了不少停车位,顾客停车方便了,生意也更好做了。”五金店老板崔先生开心地说。

如今的白玉路,不仅解决了居民的“烦心事”,更增添了新的活力。通过“微整容”“微更新”的方式,白玉路摇身一变,成为家门口的风景。

藏林于城,百年马路升级解锁都市“慢”生活

“这里以前就像藏在深闺的园林,现在成了连接城市与自然的会客厅。周末与家人在这里散散步,尽享春日美好。”江边路上,带着孩子踏青的秦女士露出惬意的微笑。

江边路地处南京市鼓楼区沿江边,南起中山码头,北接宝塔桥西街。民国时期称江边马路,多次拓宽修建,江边路两侧至今仍保留着众多近代建筑,它们见证了下关历史,更是南京更新发展的见证者。随着城市发展,品质内涵与环境质量成为人们更高更迫切的需求。江边路的提档升级无疑将休闲的生活与优美的环境融合起来。

咖啡香从翻新的红砖拱窗里飘出,健身房的落地玻璃映着江轮剪影,书吧里的孩子们正细细品读……漫步于江边路上,咖啡店、健身房、书吧等以休闲生活为主的商家纷纷入驻,将慢生活完美嵌进城市脉动之中。

尤其是重点打造的“梧桐语江边自然体验中心”,不仅承担着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生活圈”的任务,更是串起生态旅游、文化设施、山水绿色空间。“我们希望通过传播绿色家园理念、倡导园艺品质生活,将园艺美化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鼓楼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的江边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拍照打卡,每到周末随处可见“慢”享生活的人群。

记者从南京市城管局了解到,2024年,南京顺利完成“整治提升200条街巷”目标任务。2025年,将继续开展60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各区打造不少于1条精品街巷,全面加强常态长效管理,做好盲道非法占用整治,持续巩固背街小巷治理成果。编制《南京市精品街巷和美丽街区遴选汇编》,为提升南京街巷美誉度提供样板标杆。

激发城市更新“一池春水”,贡献更多“江苏方案”

如何激发城市更新的“一池春水”,赋能城市更新向“细”雕琢?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全省持续不断深化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工作,构建城市体检“指标库”,制定城市体检工作规程和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指南,建立完善城市体检机制,形成“城市体检—更新规划—行动计划—项目实施—政策支持”的工作体系。

在支持政策方面,全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组织专门力量及时跟进地方在实践过程中的政策诉求,不断研究探索省级支持政策和路径,形成城市更新“政策工具包”。组织开展新一批省级试点项目申报遴选,重点支持符合《关于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的若干政策措施》六项18条政策导向的优质城市更新项目,通过深层次试点探索,进一步破解堵点难点问题,积累经验、以点带面。

“我们鼓励各地不断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在方式方法、政策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条件的城市可推动城市更新地方立法工作,通过省市共同努力,为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贡献更多‘江苏方案’‘江苏经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罗鹏 王慧云 洪梦琪 

2025年3月20日《交汇点》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