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202号提案答复——关于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街区 有效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索引号:

014000052/2023-00224

发布机构: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文件编号:

生成日期:

2023-07-25 时效:

内容概述: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202号提案答复——关于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街区 有效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街区等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在城乡建设中不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近年来,我厅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开展《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立法工作,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指导全省所有历史文化名城立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建立健全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技术支撑。成立了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家指导委员会,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专业指导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指导各地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联动保护,为历史文化街区等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统筹保护、利用、传承提供支撑。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专项评估,不断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等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三是推进公布挂牌。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普查认定,目前,我拥有中国历史文化街区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6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全国最多。指导各地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挂牌工作,目前所有街区已全部完成挂牌,部分标志牌上设有导览二维码,扫码即可了解街区位置、历史沿革、价值特色等信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码”上游。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等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测绘建档,通过数码照片摄制、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数字航空摄影等方式,采集历史文化街区等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信息,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夯实基础。

四是推动保护利用。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利用,2021年以来已累计下达2.6亿元,共计支持了34个保护利用项目,打造了一批文旅融合的历史文化街区。如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将独立式封闭院落转化为联通式开放院落,同时结合当代城市发展需求,引入新功能业态和公共空间,实现历史与现代交融共生;宜兴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居民代表座谈、建筑改造评比、发放宣传手册、举办公益活动、签发“街规民约”等形式,引导街区居民、紫砂陶瓷文化传承人打开大门、自发改造、主动参与,实现居民与游客互动融合,有效推动街区活力再生。

五是注重宣传引导。联合省广播电视总推出《古镇新颜过大年》之大型融媒体系列直播节目,通过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号、荔枝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带领大家走近历史文化名镇,“云游”历史文化街区,直播点击量570余次,并得到央视晚间新闻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创新组织开展江苏·建筑文化讲堂,围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主题,面向行业和社会大众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下一步,我厅将结合您的建议,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法规体系。提请省人大出台《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印发《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工作评价标准(试行)》,健全完善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法规体系。

二是持续推进保护利用。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普查认定,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名录的动态更新。组织编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指导各地编制到“十四五”期末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方案,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支撑。在相关规划、方案的指导下,结合城市更新,加大历史文化街区等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力度。

三是注重强化评估示范。组织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评估,加强评估评价强化动态监管。探索建立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数字化信息平台,推动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信息展示和数据共享。培育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传承示范项目,加强示范引领突出典型带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