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点: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三元一村小区
基本情况:
三元一村小区有46幢房屋,2025户居民,基础设施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40多年的日晒雨淋,小区存在外墙破旧、路面凹凸不平、休闲椅破损等问题,给居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新装的座椅真不错,我们不用天天搬凳子出来了,又好看又方便!”在三元一村小区的小广场里,几位“老苏州”正惬意地坐在新增的便民座椅上,高兴地夸赞小区的改造。据了解,经过改造升级,作为姑苏区第4批老旧片区交通安防综合整治工程之一的三元一村小区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
在原改造工作计划外,社区充分考虑居民的合理需求,从实际出发,新增了300条院前路、126个信报箱以及一个130平方米的小游园,“老破旧”变身“幸福里”,美好生活的图景徐徐展开。
新增300条院前路
打通老人出门“第一关”
据了解,三元一村小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原本不少楼道与路面存在高低差或者路面坑洼不平,成了不少老人出门的难题。
“小区改造原计划里是没有铺平楼道与路面高低差这一项的,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社区反映了一下,没想到,整个小区的300条院前路都铺平了!”家住小区6幢楼的顾德广说,小区楼道与路面原本有一定的高度差,路面也有些坑洼不平,居民出门需要格外注意,不然就容易摔跤。“如果是像我一样需要靠轮椅和拐杖出门的居民,那必定会被‘咯噔’颠一下,既不安全也不舒适,前两天就有邻居摔了一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党委书记缪婷雯第一时间召集物业服务人员和小区改造的施工方一起到现场查看,根据小路周边的实际情况,了解了居民的出行需求,对道路施工的具体方案进行规划,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出行问题,还以点带面,将解决方案推广到了整个小区,打通老人出门“第一关”。
新增126个信报箱
拿报纸取信件风雨不愁
在不少老旧小区,信报箱的收报、收信功能依旧很重要。“小区原来有一批绿色的信报箱,但一般都在草坪或者绿化带里,大家拿报纸、取信件都不太方便,特别是遇到下雨天,需要垫脚跨一小步才能够到,很容易站不稳摔倒。”家住小区21幢楼的杨芸说,不少信报箱还在室外,遇到刮风下雨,报纸、书信都会打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芸趁着小区改造的契机向社区党委反映情况。社区党委了解后,在与施工方每周的协调会上提出了该问题,希望能在计划外,把老旧信报箱拆除,再新增一批信报箱。施工方负责人张驰在充分了解后,欣然应允。
新的信报箱装在哪、装多少是个精细活。“海棠先锋”谢国彤主动请缨,带领志愿者们一幢幢楼跑、一个个信报箱摸,理出了一份清晰的原有信报箱“坐标图”,并结合楼幢居民意见,草拟了一份新的信报箱安装示意图。如今,小区里旧式信报箱都已拆除,126个崭新的信报箱顺利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因空间制约无法安装在楼幢现有屋檐内的信报箱,施工方还特意加装了雨棚,既美观又实用。
新增130平方米小游园
“边角料”成了儿童活动空间
小空间的活用考验各方智慧。聪明岛幼儿园位于三元一村小区内,西侧有一处约130平方米的空地,平常利用率不高,还容易堆积垃圾。家住三元一村44幢楼的陆宇冬,孩子也在该幼儿园就读。趁着小区改造,“90后”的他也在微信上向缪婷雯建议,能不能把这块“边角料”改成“小游园”,让孩子及家长有一个游戏小憩的空间。
缪婷雯对居民反映的这一问题十分关心,经过与社区居民代表、施工方的协商讨论,施工方主动承担这块“边角料”的清理、绿化与铺装。如今“小游园”已初见雏形,不仅铺好了花岗岩地面,还有3个便民椅。“硬装完成后,我们还计划联合幼儿园的老师和学生,共同打造小游园的软装与氛围布置,希望打造成一个诚意满满的儿童友好空间。”缪婷雯说。
“一老一小”事关千家万户,是基层社会治理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让“一老一小”得到更多关爱保护,是当前摆在基层社会治理面前现实、紧迫、突出的民生问题。“基层治理不是社区党委的‘独角戏’,是居民共同参与的‘协奏曲’。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我们也将持续引导居民发扬‘首创’精神、发挥聪明才智,共同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缪婷雯说。
杨 露
2023年5月9日《中国建设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