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通知,公布“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名单(2023年),江南焚烧厂、无锡市惠联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宣传教育基地、苏州市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等100座基地入列。
通知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精神,落实国家住建部、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经各地推选、研究确定了“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名单(2023年),共计100座。
5月22日至28日,是国家住建部举办的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宣传周期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全省各地城管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南京举办第二届垃圾分类嘉年华,邀请大学生、小朋友、热心市民以及公益组织一起走进市民广场,共同助力垃圾分类。
开放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进校园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组织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和志愿服务宣传等系列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大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强化广大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促进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无锡市首个“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集中开放日”迎来市民代表参观垃圾处理前世今生
作为“教育基地”之一的南京市建邺区垃圾分类宣教体验馆在5月26日正式开馆,该馆通过展览展示、科普体验、手工实践等多种方式宣传环保知识、推广垃圾分类理念。
建邺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体验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嘉陵江东街与西城路交叉口,面积为770平方米,所在的建筑为上下四层,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体验馆位于二楼、负一楼是大件垃圾分拣区和可回收物暂存区。馆内由垃圾的前世今生、科普学习区、互动体验区、手工课堂区、沉浸体验区等五大区域组成,是集科技感、互动感、趣味感为一体的垃圾分类体验馆。
在科普区,垃圾收运流程、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分类处理数据、资源再生利用、厨余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有害垃圾处理等板块,通过墙面互动投影,展示垃圾从回收处理到再生利用的完整过程;手工课堂区里,体验者可以利用废弃报纸、纸箱、泡沫、塑料、易拉罐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亲手制成手工艺术品,实现“变废为宝”;在沉浸式体验区,寓教于乐的体验式互动,让市民朋友们通过轻松有趣的游戏内容,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据介绍,该馆作为建邺区中小学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垃圾分类知识科普传播基地,将承担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培训、物业服务企业垃圾分类管理骨干培训等任务,每周将进行至少两次宣讲培训,并对所有市民免费开放参观。据了解,目前南京市已建成垃圾分类宣教场馆和基地超过20个。这些宣教场馆和基地均建立了定期或预约开放机制,近三年来,已累计接待约3万人次参观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布的名单中,苏州市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苏州市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南通市如皋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宿迁市垃圾分类时尚展馆、盐城市盐南高新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无锡市惠联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宣传教育基地7家单位被住建部列为2023年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
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冬青路西侧的苏州市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于2020年6月1日正式运行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体验中心由垃圾分类政策、环保教育、互动教学三个分展厅组成,面积为634平方米。在“前后对比,时空变化,虚实交替,声光结合”的体验场景中,自然环保教育、沉浸式体验、视觉冲击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位于苏州吴中静脉产业园区内的苏州市垃圾分类宣教基地,自2009年起就开设了“垃圾去哪儿”体验之旅活动,既有垃圾分类宣教展厅内的科普宣传内容,也有生活垃圾焚烧厂、填埋场的实地参观项目,是一站式垃圾分类科普实践基地。垃圾分类宣教展厅内集合了声、光、电、图片、图像、文字等技术于一体,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垃圾分类科普等多方面层层深入,引导市民牢固树立垃圾分类理念。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各地要依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组织市民群众走进基地观摩学习,用心用情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和引导工作,集中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效,全方位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要积极拓展基地服务功能,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青少年开展环保科普的重要载体,提高宣传教育服务能力与覆盖范围,带动更多的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各有关单位要完善基地管理要求,规范开放流程,不断提升接待能力,确保开放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姜军 李殷枫)
2023年5月29日《江苏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