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紫金山新闻》玄关设消杀区、家里设隔离间,江苏发布导则指导住区应对疫情
发布日期:2022-05-24 10:28 浏览次数:

 

家庭玄关可设置消杀区,较大的小区划分组团管理,较大公园分区管理,可划定直径为2.5米的社交安全距离圈。记者20日从江苏省住建厅了解到,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近日印发《疫情应对下的建筑和住区导则(第一版)》(以下简称《导则》),以更好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转换需要。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要求,省住建厅组织省内一批设计单位、研究机构共同编制完成了《导则》,针对与城市居民直接相关联的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等场所,以及供水、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出根据疫情防控的室内外空间技术引导要求。《导则》在全国率先整合了当前经检验切实可行的疫情防控经验,涵盖了改造、新建、使用和管理等相关内容,形成了面向居民生活需求、基层治理和城市建设管理的综合成果。

 

针对疫情的入户布局改进。

家庭是防疫的基本单元,《导则》指出,入户空间作为住宅内外连接的过渡空间,是疫情期间重要的“缓冲区”。可在入户玄关或门外走廊设置消杀区,消杀区可设置储物柜,摆放消毒物品、口罩、外衣帽等。新建住宅可考虑在玄关处增设洗手台、外衣衣帽间等,实现入户洁污流线分离。当有家庭成员需要单独居家隔离时,宜选择合适的房间并进行合理布置,以减少家庭成员之间交叉感染。隔离房间应包含独立卫生间,卫生间应独立通风、排风,防止空气向其他房间排出。具备条件的,隔离房间入口处可考虑设置过渡空间,用于摆放消毒用品、室内外交换餐具、生活用品等。

 

合理设置室内隔离区域。

《导则》提出,改进门窗气密性,涉疫楼栋住户可采取安装密封条或临时包上棉布等措施。存在共用管井的老旧住宅,应对厨房门与卫生间门加强气密性隔离,提倡养成厨房门与卫生间门保持日常关闭的习惯。疫情发生时,应先关闭空调设备并清洁消毒。户式分散式空调系统和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应在保证合理开窗通风条件下 方可运行。楼栋集中的全热回收新风系统不得使用。而住宅厨房烟道一般为多户共用,应在烟道与每层水平管连接处设置与脱排油烟机联动启闭的电动密闭风阀。有条件的住宅可改造为强排风机,降低病毒在排烟道中以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无接触的小区门口取物设置。

对于小区,《导则》提出,有多个出入口的小区,应在保证消防等生命通道畅通的前提下,关闭非必要出入口。 为避免出入口人员交叉感染,应结合小区现状条件, 分别设置进、出独立通道,并灵活设置投取分离的外卖、快递设施,如利用门房改造为外卖、快递收发和暂存空间,增设双面智能快递柜或装配式隔断。较大住区人员多,为减少疫情期间交叉感染,在保证消防等生命通道畅通的前提下,结合住区布局等分隔为若干组团进行管控。

 

较大住区分组团管理。

组团内应有一定的配套设施作为“组团驿站”,支撑疫情期间组团相对独立运行。可采用装配式结构、多功能组合墙、临时围挡等进行物理分隔,也可设置红外对射周界报警系统形成“电子围墙”。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设计平面。

对于公共建筑,《导则》提出,当公共医疗场所不足时,体育场馆、会展建筑等可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用于轻症、无症状患者的治疗和隔离。选择的体育场馆、会展建筑等应与周边建筑物有一定距离,满足卫生防护和环境安全要求。新建体育场馆、会展建筑等公共建筑时,应考虑平灾结合、平疫转换的弹性设计需要。

 

较大公园开放,可划定社交安全距离圈。

此外,对于公园绿地,《导则》也给出了一定的指导。如开放式公园主次入口均应设置独立进出通道,利用开敞区域设置排队等待区,为体温检测、人员疏散、临时停车和救援物资运输预留空间。有条件的可设置核酸采样点、医疗救助点、留观室等场地。规模较大的公园 (10公顷以上)可实施分区管控,在可进入的广场和绿地上,参照防疫距离要求,可划定直径为2.5米的社交安全距离圈,圈与圈的距离不小于1.8米。通过临时设置创意小标识等方式,对公共空间使用行为作必要提醒。

 

记者 何钢

图片来源:《疫情应对下的建筑和住区导则(第一版)》

2022年5月20日《紫金山新闻》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