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现代快报》近三年,江苏全省共增加公共停车泊位超57.48万个
发布日期:2020-12-16 17:16 浏览次数:

说明: https://boot-img.xuexi.cn/contribute_img/20201215164529/14398125373106230.jpg

发布会现场

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停车难如何解决?12月15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3年,全省共增加公共停车泊位超过57.48万个,其中2020年新增超过16万个,省内大多数设区市的机动车停车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已达到1.2:1以上。

今年江苏全省新增泊位超16万个

最新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9年,江苏省机动车保有量从192万辆增加到1919万辆,增长10倍之多。但停车设施增长明显滞后,难以满足需要,特别是老城区的停车难、停车不便捷问题越来越成为民生痛点。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介绍,为推动缓解停车矛盾,省委省政府2017年制定了《全省城市治理与服务十项行动方案》,要求推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10万个以上,城市机动车停车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达到1.2:1至1.5:1的目标。

可以说,3年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满收官。陈浩东介绍,近3年,江苏全省共增加公共停车泊位超过57.48万个;省内大多数设区市的机动车停车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已达到1.2:1以上。

各地使出十八般武艺增加泊位

老旧小区停车矛盾更加突出,江苏各市如何解决的呢?

据悉,各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增加停车泊位,推进停车整治。南京市累计整治老旧小区717个,新增停车泊位1万余个,受益居民超25万户;常州市利用城市边角和空闲地块新增停车泊位近1000个,缓解周边小区停车压力;泰州市优化老旧小区停车资源,通过开展老旧小区微整治,有效缓解小区停车矛盾,共计增建、改建停车约1.2万个;宿迁市积极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资源开放共享,已有35个机关单位庭院停车泊位向市民开放,释放停车泊位近6000个。

对于医院、学校、景区等重点区域,各地通过积极推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建设P+R停车场、闲置地块利用、窗口单位内部停车泊位置换等方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缓解停车矛盾。比如,常州市建设人车分流的学校地下接送中心,实现高效有序、安全舒适接送;扬州市节假日免费开放市政府东大院、西大院、市政协等11个单位内部停车场供游客临时停放车辆,并设置临时接驳车,打通通往热门景点、核心商圈的最后一公里;淮安市利用桥下空间增设地面和立体式停车泊位,缓解医院停车难题;常州市利用闲置土地改造停车场,缓解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停车压力等。

江苏将研究停车立法,推广停车指数

现在利用手机APP、小程序等智慧平台,停车缴费、找车位等越来越方便。据悉,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全部建成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一些城市还开发建设了停车APP、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基本实现了电子支付;盐城和泰州市通过建设全智能立体停车楼,提高停车效率;除地磁外,各地也在探索高位和低位视频等新技术实时监控停车泊位,实现停车泊位无人值守;南京和淮安市率先开展ETC智慧停车试点工作,苏州市吴江区建立了路内巡检终端+ETC支付,方便市民实现无感支付。

通过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江苏已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停车设施呈现快速增长,停车难、停车乱现象有明显缓解。下一步,江苏省住建厅将研究推动各地停车立法,鼓励和吸引个人和企业资本更多地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共同推动停车问题解决。

已在泰州、徐州两市开展试点应用的停车指数将在全省推广。据悉,停车指数把停车设施如何发展、停车问题在哪里、应当如何解决等方面内容,通过一个直观、量化的数据指标来进行表达。通过积极构建城市停车工作动态综合指数,促进各地城市停车供需平衡,实现停车与汽车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下一步,省住建厅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定期公开发布制度,把停车指数作为巩固停车治理成效和推动建立停车治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在全省加快推广应用。

记者 张瑜

2020年12月16日《现代快报》+ZAKER南京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