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仪征市提前完成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成为江苏省扬州市首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县市区。这场覆盖多区域、惠及众多居民的“焕新行动”,以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的务实举措,勾勒出“老小区享受新生活”的图景。
空间“巧规划” 破解生活“老难题”
违建侵占公共空间、储物空间不足、“飞线充电”隐患,是老旧小区的通病。当地通过“拆违+重建”的组合拳,让有限空间释放最大价值。
黎明雅苑曾因随意搭建的铁皮棚“堵心”——这些棚舍不仅挤占通道,还在去年引发火灾。居民支持拆棚却担忧闲置物品无处放,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创新推出“拆除违建铁皮棚+新建集中充电车棚+配套室外储物柜”方案:在72户居民全票支持下,违建拆除后建起的敞开式充电车棚实现分表到户、监控消防设备全覆盖,彻底终结“飞线充电”;一旁每户1立方米的定制储物柜,让闲置物品有了“专属家园”,昔日杂乱区变身整洁规范的生活空间。
哨口巷59号小区占地400平方米的违建仓库盘踞多年,既侵占公共区域,又因涉及租赁利益难以拆除。改造团队和社区、城管部门与居民代表组成“攻坚联合体”,反复沟通、依法推进,将其彻底拆除。借此契机,小区新增14个标准机动车停车位和1个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点,解决了“停车难”。同时完成屋顶翻新、雨污水分流、飞线下地等工程,让昏暗的公共区域“亮堂”起来。
聚焦“小切口” 撬动品质“大提升”
仪征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将改造焦点对准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在资福大院(卫生局宿舍),施工团队以“安全为本”,拆除重建北侧危墙筑牢安全屏障,通过分层加固工艺解决墙面粉刷层脱落问题,同步完成防水防渗处理,既消除高空坠物隐患,又让楼栋外立面焕然一新。针对5号楼屋顶渗水、椽子腐烂的“老大难”,团队更换腐烂木结构、铺设新型防水卷材和隔热层,彻底终结了居民“漏雨+闷热”的双重困扰。而楼道的墙面修补、防滑地面铺装与照明升级,更让昏暗过道变身“明亮归家走廊”。
“以前雨季出门得踮脚蹚水,现在大雨过后路面‘速干’。”法院小区居民的感叹,道出了内涝治理的显著成效。这个仅有两栋楼、40户居民的小区,因“北低南高”地势常年受积水困扰。改造中,施工团队沿积水走向优化排水管网,增设雨水导流设施,精细调整地面坡度让雨水“各行其道”。几场强降雨过后,“雨停路干”的实景成了改造工程最生动的“验收报告”。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书写“人民城市”新答卷
从“飞线蜘蛛网”到天际线清朗,从“楼道昏暗”到“归家明亮”,从“雨季愁”到“雨天安”,仪征市老旧小区改造在细节处写满民生温度。截至目前,仪征市已完成24个老旧小区改造,覆盖面积超12万平方米,惠及1000户。这场提前收官的改造工程,不仅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更以“精准化、人性化、长效化”的改造经验,为扬州乃至全省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仪征样本”。
据介绍,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更多老旧小区在精雕细琢中焕发新生,让“人民城市”的理念在街巷里弄间落地生根。
张禹 朱林川
2025年8月12日《中国建设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