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新华日报》定期“体检”让城市更“健康”
发布日期:2025-08-18 15:28 浏览次数:

 

人要保持健康,就要定期做体检,通过体检发现病灶,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城市也和人一样,是个有机的生命体,成长过程中,难免生出大大小小的“城市病”。定期体检,同样可以“防未病、治已病、开处方”。

“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现已成为城市更新工作的共识。给城市体检,张家港人并不陌生。早在创建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张家港便设置指标,搞过体检。再后来,成立市民巡查团、“啄木鸟”志愿服务队,本质上也是一种体检。

可以说,过往的实践,为张家港开展城市体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以来,张家港在顶层设计上,由住建部门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形成了城市体检的各项机制,在具体行动上,明确了分层分类的体检办法。张家港目标清晰,就是要借助城市体检,主动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既不负“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的金字招牌,又为“文明张家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主动出击寻找病灶

提起万红片区,张家港人都很熟悉。这是一片老小区集聚地,分布着4个社区,常住人口达1.7万人。仅万红社区,管辖范围就包括万红新村一村至五村,部分还是开放式小区。这也是一片颇具烟火气的地方,周边分布着幼儿园、小学、农贸市场、医院等配套,10分钟便民生活圈,在此具象化了。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尤溢,今年没少跑这里。作为万红片区体检师之一,他和团队成员要完成1.87平方公里的体检任务。除了看环境是否整洁、车子是否乱停乱放,团队瞄准的,还有围墙有没有开裂、绿化合不合理、路面是否需要修复等关乎居民安全、关乎片区形象的问题。

“我们以现场巡查为主,有时候还要入户走访,因为有的问题隐患,老百姓用肉眼是发现不了的。”对于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尤溢团队会形成体检报告,附上问题清单,提交给张家港市人居环境和空间品质提升(城市体检)工作专班。

类似的城市体检,已在张家港常态化开展。体检的对象十分广泛,有居民小区、道路绿化、公共交通、市政道路桥梁等。对于不同的体检对象,张家港拿出的办法也不一样。

3月至5月,港城公交公司副总经理黄峰,参与了公共交通专项体检,内容包括公交车辆、场站、候车亭及驾驶员安全等,方式为日常巡检和活动巡检相结合。

这次体检由张家港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一共组织出动了14名体检师,其中10人来自港城公交公司,4人来自交通运输执法中队。“我们检查了50多个场站、300多个候车亭、200多辆公交车,还抽查了驾驶员安全驾驶情况。”黄峰告诉记者,对于容易解决的问题,责任单位采取“即查即改”的策略,涉及多家单位部门的,再向专班反馈,弄清责任权属后共同解决。

居住小区围墙破损,公交场站护栏存在防护缺口,谷渎港滨水绿道地被残缺……今年以来,张家港借助一场场体检,“检”出了数千处城市运行中的常见“病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建立闭环管理机制

从定期体检,到找到病因,再到去除病灶,城市体检的每个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意味着,对于每一个步骤,张家港都要考虑清楚,最终建立完善、适配的工作机制和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张家港把城市体检分成综合体检、专项体检、重点单元体检、网格体检四个类别,策略是分层分类体检。比如万红片区,是城市体检的重点单元,体检内容包括公用设施、园林绿化、房屋住区、道路支巷等,范围广、内容全;专项体检包括公共交通专项、城市环境专项、园林绿化专项、市政道路专项、城镇燃气专项,即对准某个领域,由相关部门牵头开展。

综合体检则比较特殊。以住建部城市体检60个基础指标体系、10个省级特色指标为基础,张家港因地制宜,设置12项市级指标体系,涉及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置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拥堵路段等,涉及专业的指标计算。

明确了四种体检类别后,组建体检师队伍是关键。在专项体检中,每个专项都有各自领域的体检师队伍。在重点单元体检中,体检师既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也有社区工作人员。

正如万红社区工作人员徐晶玲,她原来是网格员,现在又多了一个体检师的身份。每周五上午,她要走访1至2个楼道,看宣传栏缺不缺、垃圾有没有分类、电动车是否上楼,还会走进出租房,登记最新人员信息。

检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张家港建立“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问题—总体提升”闭环管理机制,每一个步骤背后,都是部门的协同、资源的共享。

张家港主干道张杨公路边,存在未及时复绿的小型裸土地块,属地金田社区,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好在,城市体检发现这一问题后,经联络员会议会商,很快明确责任主体,问题迎刃而解。

每个月,张家港都要形成相应的体检工作进展报告,既包括体检问题,又包括整改情况。整改完毕后,张家港适时组织“回头看”,通过动态监测、数据分析、部门排查、公众反馈收集等渠道,检验整改成效。

问题清单变幸福清单

这段时间,开车经过沙洲西路和永安路交叉口的市民会发现,施工围挡拆掉了,道路又恢复如初。原来,今年上半年,张家港通过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对市区26条高风险道路开展了地下病害探测。经数据分析、现场复核,确认了此处存在空洞塌陷隐患。

“我们当即设置隔离栏,查找空洞原因,最后确认是地下管线破损。”张家港市住建局公用事业管理处徐伟峰科长说,“我们先联系相关单位,修复破损部位,再进行空洞回填、路面浇塑和沥青铺设,拔除了这一安全隐患。”徐伟峰坦言,地下空洞肉眼无法发现,如果不是体检走在前面,出了问题再弥补,工作就会很被动。

以问题为导向,用一场场体检,查找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再用完善的机制对症下药。张家港借助城市体检,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城市体检形成的“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生活的“幸福清单”。

位于城南街道暨阳湖社区的湖滨国际景苑,是个年轻的商品房小区,建筑为高层。2020年起,居民陆续住进来后,摆在社区眼前的一个拦路虎,就是电动车停车充电难,不少居民把电动车停放在架空层。暨阳湖社区用好物业、网格员、党员居民力量,普及消防知识,讲解充电棚规划。目前,已有5个充电棚在小区落地,网格化体检成效显著。

位于凤凰镇的恬庄古镇,拥有多处明清古宅,480多块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写满了厚重的历史。前不久,古镇专题巡检走进这里,从古镇更新保护、古宅修复利用等方面,给出了详细建议。作为古镇运营方,张家港市凤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燕坦言,“古镇体检看到了我们忽略的细节,提出了市场分析和整体运营的概念,这对我们丰富市民游客体验很有启发。”

鉴于不少“城市病”是经年累月形成的,将其解决,就要推动城市体检成果转化应用,让城市体检服务于城市更新。张家港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家港将推动城市体检不断进阶,挖掘城市特色优势,并以体检促更新,项目化改善城市环境,让城市体检成果惠及百万港城人民。

 

本报记者 徐瑞雅

2025年8月1日《新华日报》16版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