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园服务功能,立足存量背景下公园绿地更新赋能,宿迁市探索公园绿地服务模式,由“供给导向”向“需求驱动”转变,进一步延展功能、释放价值、服务需求,推动城市公园绿地由“公共资源”转变为“公共资产”,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聚焦民生需求,精准问诊把脉。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党员服务”多维举措,全面摸排市民对公园绿地服务需求,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城市公园专项体检,对公园基本环境、设施、管理维护情况进行调研,线下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在鸟悦园、古黄河水景公园等重点区域发放问卷700余份,创新采用“问答式问卷”为老年群体提供便利,重点摸排设施配置、管理效能等6大类28项内容,系统梳理形成市民“需求清单”。
突出靶向发力,全面提升服务效能。针对群众诉求,迅速启动"微更新"计划,在城区公园绿地内增设立定跳远场地20处;在雄壮河湾公园、运河湾公园、建设大厦庭院等绿地球场内设置共享球架,免费提供篮球、乒乓球、足球等百余套球类设施,并安装可自行开关的场地灯光;结合各公园绿地实际情况,设置便民衣帽间架10余处,方便市民悬挂衣物,将“民声”精准转化为“民生”。
+推动公园绿地多元功能发挥和价值赋能,探索“公园+”新模式,深入挖掘公园绿地特色,组织“醉美樱花季”“守护年轮·爱绿护绿宣传”,雪枫公园“清明祭先烈”,古黄河公园“观鸟科普”等特色活动10余场,吸引2.2万人次参与。今年,还将继续“公园+文体”“园林+市集”等模式,开展"公园生活季"活动不低于50项,推动公园绿地从优美“风景”到生活“场景”的全面升级。
建立常态长效,持续深化成果转化。充分认识公园绿地建设由供给侧转向需求侧的工作逻辑变化,紧扣民生需求,推动实施23项“乐享园林”项目,嵌入式增设12处以上运动休闲场地设施,新增各类球场不少于80个,因地制宜推进公园绿地设施适老化改造、智慧化升级。同时,构建“调研—优化—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推动城市绿地服务功能与市民幸福感实现同步提升,打造多元共享的绿色空间。(来源: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