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仪征市将危房改造作为服务民生、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监测、专业鉴定、全程监管等措施,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自2012年启动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工作以来,仪征市通过动态监测、专业鉴定、三级巡查和严格验收等系统化措施,累计完成了2581户低收入家庭的危房改造任务。
动态监测:精准掌握住房需求。住房安全是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每年仪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都会开展低收入群体住房情况动态监测,建立覆盖全市的排查网络。基层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各户,实地了解群众住房状况。在排查过程中,既检查房屋结构安全问题,也关注住户的实际生活情况。对老旧房屋存在的墙体裂缝、屋顶渗漏、梁柱变形、地基下沉等安全隐患,都会详细记录并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这种常态化的监测机制确保了危房改造工作能够及时、精准地开展,实现了“应改尽改”的目标,让需要帮助的群众切实感受到关怀。
专业鉴定:科学确定改造方案。危房改造工作不仅要讲求速度,更要注重科学性和专业性。为了确保改造方案的科学合理,各镇村会针对需要改造的危房,邀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房屋鉴定机构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将危房划分为C级(局部危险)和D级(整体危险)等不同等级。针对C级危房,主要采取局部修缮加固措施,如填补墙体裂缝、更换腐烂椽梁、加固承重结构等;而对D级危房,则需要进行拆除重建。这种分级处置的方式,既确保了改造效果,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一刀切"造成的资源浪费。
三级巡查:全程保障改造质量。施工质量是危房改造工程的生命线。为确保改造工程达到标准要求,仪征市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联动巡查机制。市级住建部门每月开展定期巡查,重点检查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关键环节;镇级监管人员每周至少巡查一次,密切关注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村级质量监督员则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在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施工不规范、材料不合格等问题,责令施工人员立行立改,后期跟踪复查。这种立体化、全程化的质量监管体系,犹如编织了一张严密的质量安全网,确保每一个改造项目都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严格验收: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仪征市在严把改造工程质量关的同时,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作为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改造工程竣工验收由仪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联合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组成验收小组,严格按标准对改造后房屋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配套设施等进行实地检查。通过比对改造前后照片、查阅施工记录、走访住户等方式全面评估改造效果,确保验收合格后按标准拨付补助资金。今年,仪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解危工作,共实施危房改造13户,拨付补助资金20.2万元。(来源:仪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刘颖君、吴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