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夜幕降临,但在江苏南通某项目部的“工匠社区+”活动室里,灯火通明,来自南通开放大学的老师正在向现场140多名建筑工人演示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要点。这一热闹的学习场景,是南通创新打造“工匠社区+”模式,以工地办夜校的形式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评论:南通创新打造的“工匠社区+”模式,将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院校的专业资源与企业的实践需求有机结合,不仅让工地夜校的灯火照亮了工人的技能提升之路,更以多元服务与暖心关怀,为破解建筑业技能培训难题、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在建筑业,从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到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智慧与汗水。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筑作品,推动建筑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建筑工人为了提高收入,十分希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但由于工期、费用等多方面原因,让不少工人望而却步。南通创新打造“工匠社区+”模式,项目部办夜校,根据工人在岗位上的实际需求请高校老师进行培训,现场开展一对一指导操作以及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让建筑工人听得懂、感兴趣、学得到“真手艺”,不但不需要额外的费用,而且地点就选在工地上,大大方便了有学习需求的建筑工人。而且“工匠社区+”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人技能和修养,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与工友的了解,建立融洽的工友关系。对项目而言,也能在提高建筑工人安全意识、技能水平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生产质量。
工地办夜校,工人充电忙。其背后,还折射出建筑工人旺盛的文化需求,夜校正契合了建筑工人拓宽视野、充实生活,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理念。愿各地借鉴“工匠社区+”模式,扩大试点范围、丰富服务内容,让工地夜校“多地开花”。
张裕新
2025年10月28日《中国建设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