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佳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更新适老化适幼化改造 助推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提案”收悉。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对于促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全龄友好城市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政策引导
一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将“加强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建设全龄社区”纳入老旧住区宜居改善工程的重点任务,要求各地围绕环境提升和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支持老旧小区‘15 分钟生活圈’内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整理腾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教育、医疗卫生、托育、养老等设施。二是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的若干措施》,提出城市更新地区增设电梯、走廊、无障碍设施、景观休息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增建筑量可不计入规划容积率。三是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省卫健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纳入设区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
二、深化技术指导
我省编制了全国首个省级城市更新技术文件《江苏省城市更新行动指引》,先后修订发布了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老年人住宅设计标准》《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通用图则》《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技术标准》,细化了适老化适儿化设施设计要求。编制了江苏省无障碍道路、公园、绿道、小区系列建设指引、江苏省《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设计图集》《江苏省口袋公园建设指南》《江苏省“城市林荫路+”建设指南》《江苏省“公园绿地+乐享场景”建设管理指南》,对适老化适儿化设施设计和配置进行分类指引。
三、坚持试点先行
一是在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中引导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把适老化适儿化设施建设作为试点项目申报遴选的重要内容, 2022-2023年度80个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中,有19个项目涉及全龄友好相关设施建设。二是在国家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中,要求试点社区至少配建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个托儿所、一个老年服务站、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综合超市、多个邮件和快递寄递服务设施,积极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三是组织申报国家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城市,指导各地围绕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编制试点方案,制定试点项目清单并推进建设。四是开展社区托育示范点评选,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或减免场地租金,建设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2022-2023年我省共评选出30个社区托育示范点。同时,注重试点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发布了《江苏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江苏省城市更新实践案例集》,将适老化适儿化有关项目的建设经验纳入案例集,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全龄友好城市建设。
四、大力推进建设
一是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把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体育健身设施、文化休闲设施、适老化设施、无障碍设施以及养老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等社区服务设施纳入改造内容。2022-2023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195个,其中,完成加装并投入使用的电梯 3222部,增设文化休闲场地、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等超过110万平方米。二是积极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自2020年起,省政府连续四年将“开展3万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加以推进,我省制定了城镇单元户和农村非单元户两种类别的改造建议清单,坚持一户一案、一家一档原则,确保适老化改造切实符合老年人家庭需求。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完成改造14万户。三是持续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推进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目前全省已建成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近2万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8万个、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近500家、老年助餐服务点8145家。
我省全龄友好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大政策支持。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加大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政策联动与项目支持,支持引导各地利用闲置资源改造为养老、托育、健身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针对土地、财政、技术标准等关键环节的堵点难点,出台政策指引,指导各地以老旧住区宜居改善工程为抓手,加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在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遴选、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工作的支持和引导力度。
二、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城市体检工作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指导各地将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等全龄友好相关设施建设和管理要求作为城市体检的重要内容,全面摸清全龄友好相关设施底数,梳理设施建设管理问题,找准问题根源。指导各地强化城市体检成果应用,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建设重点,依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
三、强化规划引领。指导各地科学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努力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切实完善“一老一小”等民生服务功能。加快补齐乡村、城乡接合部、新型农村社区、老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因地制宜设置适老化适儿化设施,不断拓展设施综合服务功能。
四、加强考核推动。一是持续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核心能力评价,持续将“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纳入13个设区市人民政府高质量考核指标。二是在评优评先中鼓励全龄友好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设施建设与创建评选工作的联动力度,通过示范引领与考核推动,督促各地提升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五、深化技术指导。一是健全标准体系,积极推动我省《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设施设计标准》等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相关标准的编制及发布工作,加强适老化、适儿化设施建设标准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省适老化、适儿化设施建设标准体系。二是强化施工图审查,指导各地重点审查教育建筑、公共建筑、医疗场所、住宅建筑等项目施工图中无障碍设施、适老化适儿化设施等强制性条文落实情况,推动设计质量提升。
六、加大资金支持。根据《江苏省“城新贷”财政贴息实施方案》,组织各地做好项目储备,对于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老旧住宅电梯更新等住宅宜居改善工程以及闲置低效厂房和仓库、低效商务楼宇、商业商贸综合体、交通综合枢纽周边改造等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利用项目,由省级财政安排贴息资金,鼓励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城市更新中全龄友好项目的支持力度。
七、推进设施建设。一是指导各地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围绕“一老一小”服务功能完善,结合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重点建设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积极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鼓励设置开放交流空间,科学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利用社区综合配套资源,完善适老适幼服务设施、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三是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鼓励各地将合理增设小区及周边适老化适儿化设施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改造或增设养老托育点、助餐点,提升居住区休闲设施、健身场地、街角公园等活动场地建设水平。
八、注重公众参与。一是在城市更新、完整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坚持问需于民,合理确定功能需求和建设内容;坚持问计于民,大力推动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全过程陪伴式建设,汇集“民意民智”,形成全龄友好城市建设合力;坚持问效于民,建设效果接受群众评议,及时整改群众反馈的共性问题。二是强化党建引领,督促各地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依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利用社区协商平台、居民议事平台,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民参与社区适老化适儿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三是推行民主协商,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加的议事协商平台,持续完善社区民主议事协商的制度机制,加强为老为幼协商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将在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也请您继续给予关心,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