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新江苏》以“新”换“心”,老旧小区“改”出百姓“向往的生活”
发布日期:2023-04-25 08:53 浏览次数: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4月20日下午5点,盐城市亭林区万户新村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传出悠扬歌声,几位老人正在排练《我的祖国》。“一会排练结束,我们就在助餐点吃个饭再回去,方便得很。”如今,和张大爷一样,越来越多的居民在老旧小区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设计师与居民“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最老的小区,最新的生活”——这句话在万户新村广为流传。作为盐城市亭林区最大的老旧小区,万户新村小区始建于1983年,建筑面积40万平米,常驻居民8546人,是当时市区建成最早、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时光荏苒四十载,“新村”早已变“旧村”,“小区道路坑坑洼洼,违章建筑遍地开花……”近年来,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意愿日趋强烈。

“我是1987年搬来的这个小区,原来东边有条河又脏又臭,家门口停的自行车隔三岔五就被偷。特别是到了下雨天,路上淹水没过大腿,出个家门都难。”今年77岁的韦宏良是万户新村的老居民,也是小区“焕新”的见证者。“现在我们这个小区环境改得这么好,啥配套设施都有了,我哪儿也不搬,就在这里安心养老。”

 

万户新村小区涵盖医院、超市、菜场、学校、社区、商户等多种业态,改造项目多、工程体量大、积累矛盾多。“我们在改造时,坚持‘共商、共建、共管’原则,会同供水、电力、通信、园林等相关部门,做好自来水改造、杆线入地、停车场建设、绿化提升等工作。改什么、怎么改,老百姓说了算。”据万户新村社区党委书记陈建东介绍,区、街道、社区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了解居民需求后,邀请8名设计师和建造师组建“共同缔造工作坊”,聘请50多名居民代表、老党员代表组建“共治委员会”,形成“区一街一社区-网格一户长”五级工作协调机制,改造后的小区被评为江苏省美丽宜居示范居住区。

加强适老化配套,解决百姓急难愁盼

走进盐都区潘黄街道东升社区前进合心花苑小区,儿童游乐场、老年人活动室、休闲凉亭等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杂乱无章的老旧小区。

 

今年60岁的王持芳是附近鞋厂退休职工,在合心花苑小区住了20多年,见证了小区从“垃圾满天飞”到“出门享绿荫”的焕新改变。“我们这里老年人多,小娃娃多,小区改造前,老的小的都没个出门散步的地方。”与王持芳一样,老住户周正华也欣喜于身边的新变化。“小区里新加装了十几部电梯,有些比我们年纪再大一些的老人,现在也愿意乘坐电梯下楼晒太阳了。”

 

“住在合心花苑的居民以老年人为主,我们在改造的时就考虑将理发室、助浴室、长者幸福食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加入其中。”潘黄街道东升社区党支部书记谢小峰透露,合心花苑的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者逾3000人,改造过程中,他们充分考虑这部分人群的具体需求,做好适老化配套建设,真正做到让大家住得舒心、安心。

留住小区“烟火气”,让百姓享受宜居生活

 

岁月是最好的记录者,沉淀了时间,留下了故事。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不仅要提升“颜值”,也要保存集体记忆,留住“烟火气”。万户新村小区内有一处“记忆博物馆”,80年代的“三转一响”、煤油灯、老家具在此一一成列,无声地诉说着年代故事。自“记忆博物馆”向外步行数米,还设置了手工针织纺、朗读屋、棋牌休闲室等各具特色的区域空间。

 

“过去的老居民都有在院子里种点东西的习惯,我们在前期调研时了解到这个情况,就想把这些‘烟火气’留下来。”跟随陈建东的脚步,记者来到“记忆博物馆”顶楼,眼前的一大片绿色在林立楼宇间各位亮眼。草莓、豌豆、青椒……共享菜园中的植物品类丰富,洋溢着春日的蓬勃生机。

 

在走访老旧小区过程中,记者不仅看到了“颜值+内涵”同步提升的居住环境,更看到了百姓脸庞上洋溢的真切笑容。据江苏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要求各地广泛开展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进小区活动,发动居民主动参与改造方案制定、投工投劳、配合施工、后续管理、监督评价等过程,推动小区改造后的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据了解,2023年,江苏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4个,改造涉及建筑面积3755.8万平方米,将惠及居民401503户。

 

记者 王宛璐

2023年4月24日《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