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新华网》奋斗百年路逐梦新江苏 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发布日期:2021-05-14 10:46 浏览次数:

5月13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城乡建设专场发布会在南京召开。

江苏历史文化悠久、自然山水秀美。让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一贯秉持的发展思路,经过持续努力,全省城乡建设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崭新景象。

说明: http://www.js.xinhuanet.com/2021-05/13/1127441225_16208886850401n.png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表示,住房是民生之要,江苏从“蜗居时代”到“住有所居”再到“住有宜居”的历史变迁,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千百年来老百姓“安居乐业”梦想所作的不懈努力。

截至目前,全省各类保障性住房374.09万套,超过1100万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27.7%,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729个,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7平方米,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8倍多。2018年国务院对“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以来,江苏棚户区改造连续三年受到表彰。

从“补齐短板”向基本现代化迈进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广大市民百姓的生活必需,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未来。据了解,到2020年底,全省供水能力达到3154.5万立方米/日,经过深度处理达到优质水的比例近93.3%,构建了完整的从“源头水”到“龙头水”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全省城市、县城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15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90万立方米/日,建成污水收集主干管网6.1万公里;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其中太湖地区执行新的更严的排放标准;各设区市、太湖流域县级城市和苏中苏北地区部分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另外,江苏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率、自来水深度处理达到优质水比例、国家节水型城市数量等均位居全国第一。

从完善功能向品质提升迈进

城市汇聚着人口、产业等诸多资源要素,承担着社会交流服务等诸多功能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陈浩东介绍,经过长期努力,江苏省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率先实现了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

同时,江苏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了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制度体系,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目前已公布了310个江苏省传统村落和365组传统建筑组群。

从改善人居环境向综合振兴迈进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更加注重乡村建设规律,以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截至目前,共命名六批365个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特色田园乡村,覆盖96%的涉农县(市、区),实现了从点的创建向区域的延伸,呈现了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

截至2020年底,苏北地区存量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实现“清零”,20余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苏北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升,乡村特色风貌得到进一步彰显,建成了一大批承载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型社区,综合效应持续放大。

从“总量最大”向“实力最强”迈进

建筑业是江苏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2020年,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国总产值13.4%,自2007年以来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鲁班奖”、“国优奖”数量全国最多,7家企业进入全球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250强,带动就业近860万人,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度超过35%,“江苏铁军”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苏建筑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建筑企业逐步迈向高精尖、发展方式逐步迈向现代化。

与此同时,江苏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以“不见面审批”方式获得施工许可电子证书,全面实现各类从业人员考试注册证书电子化,推动施工许可并联审批。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

从强化精细管理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迈进

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支撑。江苏的城管发展历程与国家基本吻合,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城市管理力量逐步实现集中,管理力度不断增强,管理水平和效率持续提升。

据悉,江苏在全国率先普遍推行覆盖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着力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累计建成1800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同时,持续深入推进城市“厕所革命”、停车便利化等民生工程,仅近三年全省就新(改)建城市公厕约7000座、新增停车泊位超过58.1万个。(李南丹 唐杨)

2021年5月14日《新华网》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