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中国建设新闻网》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南京•海门•武进篇
发布日期:2020-09-21 16:56 浏览次数:

说明: 01

编者按:2017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195个产业基地名单。2019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启动了第二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申报工作。两年多时间里,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工作部署,出台了各类相关指导意见和鼓励政策,推动了装配式建筑不断向前发展。

为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梳理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2018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决定对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城市和企业继续认定为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评估不合格的城市和企业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撤销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认定。

为充分发挥行业媒体的研究优势和专业指导作用,促进经验交流,服务一线实践,我们陆续推出“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系列报道,以省为单位(便于把握区域整体情况和城市间互相学习),通过深入研究各省各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经验做法及相关问题,进而为决策提供参考。欢迎相关城市提供一线信息,也欢迎相关行业组织、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一起参与系列调研和专题研究。(联系电话:13011117649 邮箱:jsbzpsjz@163.com)

作为建筑大省,江苏省在2014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省后,于当年10月就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了试点示范、推广发展、普及应用三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在强有力的利好政策支持下,2015~2018年,该省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超4100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从3%上升到15%,并成功创建了南京市、海门市、常州市武进区3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以及2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总体来看,在江苏省范围内,南京发展装配式建筑起步早、力度大,目标完成得也不错。海门依托地方建筑业企业强大的实力,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武进早在2011年就设立了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通过积极引入品牌企业,打造了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南京:注重装配式建筑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2014年江苏省发布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文件后,南京开始以更大力度发展装配式建筑,该市第一个装配式建筑——上坊保障房项目随后荣获2014~2015年度“鲁班奖”。在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庞涛看来,南京是江苏省内推广装配式建筑最早、力度最大的城市,在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据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统计,2017年以来,南京土地出让条件中已明确装配式建筑指标要求的地块有268幅,地上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628万平方米。总体来看,南京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有如下特点:

配套政策较系统全面。2015年12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新建建筑装配化率均达到30%以上;到2025年末,上述数据达到50%以上。2017年8月出台的《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全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区域分为“重点”“积极”和“鼓励”3个层次,并明确提出,“重点”推进区域出让土地要100%采用装配式。

除上述系列文件外,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还出台了《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南京市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细则》《南京市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关于加强南京市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检测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及部品生产企业的责任及监督管理等要求。

目标完成度较高。2016年以来,南京连续多年超额完成装配式建筑指标任务。2018年,南京采用装配式建筑项目新开工52个,建筑面积占所有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为22.3%,超额完成当年目标;2019年10月,南京当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5.84%,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南京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58个、建筑面积约555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17%。

据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市场监管处副处长徐宏芳介绍,为保证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南京重点明确了3项核心控制指标:同一地块内必须100%采用装配式、住宅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50%以及公共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40%、住宅建筑(3层及以下低层住宅除外)应100%实行成品房交付。

信息技术运用较及时。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向智慧化升级,近年来南京注重装配式建筑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2019年起,南京明确在装配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工程中试点推广BIM技术,并率先在全省开展BIM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的创建和培育工作,引导装配式建筑主动采用BIM技术。目前,该市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已投入使用,可实现设计、施工、生产全过程信息交换,实现全产业链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全过程轨迹跟踪以及全方位质量监管。

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王俊平认为,南京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快较好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此外南京国企较多,推动起来也比较容易。“2010年刚开始接触装配式建筑的时候南京的产业链还不成熟,很快2015年时产业链就已基本形成。”在不足方面,庞涛表示,南京装配式建筑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属于行业问题,主要表现在成本偏高、没有实现系统化、标准化程度待加强、大量装配式工厂低水平重复并存在恶性竞争等。

海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成品房建筑“三位一体”

原海门市(2020年7月,南通市下辖的县级海门市调整为南通市海门区)是首批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中唯一的县级市。据原海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2015~2017年,海门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总量为69.17万平方米,在新建建筑中年平均占比为12.8%。近年来,海门以政策落地为重点、奖励扶持为依托、开拓延伸为目标,探索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成品房建筑“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海门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发展起步较早。2008年,海门首个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投入使用。2015年7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目标、重点工作、政策措施及组织。2016年6月,《海门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编制完成,同时建筑产业化工作列入海门“十三五”规划。此外,海门于2015年9月成立了“海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8月又成立了“海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

规划目标较详细。为将装配式建筑推广落到实处,海门提出了“三步走”阶段目标:示范引领期(2015~2017年)——新建产业化建筑占比、装配化率均达到15%以上;推广发展期(2018~2020年)——新建产业化建筑占比、装配化率均达到30%以上;普及应用期(2021~2023年)——新建产业化建筑占比、装配化率均达到50%以上。

支持政策较完善。在财政支持方面,除省级财政奖励的3000万元,海门另外配套财政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装配式、被动式项目建设和技术研发、推广。在土地政策方面,海门将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成品住宅等要求列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方案。在招投标方面,2016年5月起,预制率不小于30%的装配式建筑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此外,消费者购买全装修商品住房还将获得总房价0.5%的补贴。

地方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性较高。南通三建、中南集团、龙信集团是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也是海门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3家企业在示范项目建设、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不少实践。曾参与海门装配式建筑相关规划编制的南通大学工程管理系主任陈敏表示,海门建筑业龙头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很高,某种程度上也帮政府部门分担了不少工作。

武进:以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为平台发展装配式建筑

武进于2011年被命名为省级“建筑强区”,是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中唯一的区级城市。2011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在武进设立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以下简称“绿建区”),此后武进持续发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培育龙头企业,以此形成了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武进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及时制定出台系列政策。2015年4月,武进发布了《2015年武进区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要点》;2016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2016~202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扶持、组织保障等内容;2017年4月,武进区人民政府发布《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8年10月,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常州市武进区装配式建筑管理办法(试行)》。作为一个区级城市,武进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出台的政策已经较全面了。

根据上述《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2017年底武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2%,2020年底和2025年底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30%以上和60%以上。当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武进已开工新建装配式建筑125万平方米,占同期新建建筑比例达20%,超出当年目标;截至2019年6月,武进装配式建筑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其中2019年新开工建设89万平方米。

引进品牌企业打造产业链集群。武进以绿建区为平台,先后引进了中国建材、美国诺森、法国圣戈班等国内外品牌企业,建成绿建板业、常州研砼等生产基地,集聚了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领域200多家企业和研发单位,确立了江苏省绿色建筑博览园等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此外,为推动项目信息共享,武进还建立了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信息平台。

率先推广应用“预制三板”。“预制三板”(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技术成熟、结构安全、成本可控,有利于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早期撬动市场。2016年12月起,武进在省内率先推广应用“预制三板”,并要求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医院建筑、宾馆建筑、办公建筑以及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学校、新建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必须全部采用“预制三板”。

武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以试点示范项目为先导,以绿建区为平台,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武进以绿建区为平台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模式值得借鉴,后续还可以在产城融合、产研融合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当然,与南京和海门相比,武进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还存在产业布局、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短板。

研究札记:

江苏建筑业从“总量大”到“实力强”还有多远

江苏用中国大陆面积1%的土地,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其中建筑产业被称为江苏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建筑业总产值以绝对优势继续领跑全国,达到33103.64亿元。

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先行先试省份,2014年江苏省政府发布的“111号文”(《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吹响了江苏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号角,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被问到是否经常与其他地区企业进行交流时,一位当地受访者表示:“这是常有的事,但基本上都是其他地方的人过来学习我们的经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曾表示,目前江苏正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跨越,着力推动建筑产业在“总量最大”的基础上向“实力最强”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走出了一条建筑产业迈向中高端、建筑业企业迈向高精尖、发展方式迈向现代化的‘转型出关’之路,工程建造方式正逐步向精细化、信息化、绿色化、工业化融合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继续大力推动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对江苏至关重要。砥砺前行,“高原”之上筑高峰,作为建筑行业的“排头兵”,未来相信江苏有责任也有能力带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头,贡献出更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江苏的南通市和扬州市成为新一批示范城市。从示范城市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与经济体量全省分布不均一样,江苏的建筑业发展水平也存在南北差距大的问题,希望未来装配式建筑能在该省更多地方“开花”,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同时需在品牌建设上多发力,以进一步打响“江苏建造”品牌。

记者 高洋洋

2020年9月21日《中国建设新闻网》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