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交汇点》老旧小区改造 | 去年全国两会热议的民生实事,江苏正在这么做
发布日期:2020-05-22 09:36 浏览次数:

 

  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等生活服务设施。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日报&交汇点用连续四期的深度调查报道和点评,对江苏的老旧小区改造进行了观察。

观察1:共谋共建,真正改到百姓心坎上

疫情缓解,社区解封,四五月间,全省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陆续复工。

从中央到地方,“老旧小区改造”被列入各级政府民生实事。2019年,全省推进32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130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项目,惠及居民25.3万户。今年,省政府将其列入2020年十项民生实事。与以往的小区出新工程相比,这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居民获得感、口碑明显提升。从政府由上而下“要我整”,到居民全程参与“我要整”,居民与建设各方共谋共建,与家园共生共长,使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改到老百姓心坎上。

观察者语 >>>老旧小区,是谁的小区

问计于民、让居民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写进各地老旧小区改造的制度章程中,可以说,政府部门实实在在认识到了,老旧小区,首先是老百姓自己的小区。它是所有决策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民生实事题中应有之义。

观察2:既要“面子”新,更要“里子”实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是很多老旧小区的通病。下雨漏水、排水不畅、环境杂乱……这些基础功能不足,会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外立面出新、处理基层防水、修复屋面破损、完善隔热防水功能、增设排水设施等,无不是居民的“急难愁盼”。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步入存量时代,这些受限于当时建设条件,规划不足、布局杂乱、配套不全的老旧小区,正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

观察者语 >>>补齐“住”的功能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对住房回归居住本性的民生期盼,同样也是老旧小区居民对补齐房屋居住功能的渴求。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地上地下统筹,面子里子齐抓,从地下管网到道路通行,从整修房屋到小区景观绿化、方便停车、安防技防等,把满足“住”的功能都补齐到位。

观察3:老少宜居,让老旧小区“逆生长”

在完成水电气路、停车安防等基本改造内容之外,老旧小区改造必然还有更高追求,那就是向现代宜居蝶变。根据老旧小区的居民构成、空间资源、环境禀赋、历史文化的不同,因地制宜、一区一策整治到位,消除居民和现代生活的“时间差”,让居住舒服又称心,这并不是遥远的梦。

观察者语 >>>让老旧小区安放城市乡愁

作为居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老旧小区从“能住”到“好住”、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必将实现精彩蝶变。

老旧小区,在改造整治后重焕光彩,城里人的乡愁便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和归属。

观察4:破解建管矛盾,让老旧小区“青春”常在

长效管理不跟上,小区折旧快;老观念收费难,物业难题需破解;“独唱”改“合唱”,呼唤多方参与。三分建,七分管。如何让小区“新容”常在,改造成果更长久地惠及居民,我省各地正在积极探索中。

观察者语 >>>城市更新无终点

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城市发展的重点从增量改造转向存量提升,“修修补补”的精细化改造将成常态。只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破解资金筹措、市场加盟、后期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难题,房子、小区、城市、家园,才能在匠心匠艺的常态更新中,打败时间。

(记者 王晓映 刘玉琴 白雪)

2020年5月21日《交汇点》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