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近日,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印发了《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在全省县以上城市开展以“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
“333”行动的目标任务是到2021年底,全省设区市和太湖流域县级城市建成区水体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Ⅴ类标准,其他县(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县以上城市建成区3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其中南京与苏锡常三市力争达到50%以上。”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王华成告诉记者,到明年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空白区,全面完成“三消除”任务。
污水治理 ,排污管网是一个重要抓手。方案提出,将初步建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设区市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与路网密度基本匹配或较2018年提高1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得到有效提升,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运行,建立新(改、扩)建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可追溯、可追责的质量管控体系。
“全省主干管网都有几万公里,那么我们要把它管起来,因为这些管网建下去以后,你包括它什么时候建的,管材是怎么样的,现在运行的工况怎么样?就有的地方比方说淤堵的,所以我们通过信息系统要把管网的情况要摸清楚。那么包括我们后续的养护,都要做到精准、清楚。”王华成介绍说。
王华成告诉记者,目前要求各个设区市自己单独建立一套数据系统,除了做到管网数据门清,更要方便今后统筹调度,做到污水处理一盘棋。
“我们管网有结构性问题,有老化问题,有施工造成的破坏问题等等,我们的系统中都要清楚标注。动态监测方面,包括调度的一些情况,比方说某个污水厂临时需要检修,污水处理能力就会受限,那么我可能通过调度,把污水转输到其他区域系统当中去处理,那么信息系统也可以实现精确的调整安排。”
一系列精准的措施,为让水治理效果有新的提升。到2025年底,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重要水体达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苏南地区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苏中、苏北地区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6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其中南京和苏锡常等地区具备条件的城市创建成一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城市”,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实现“污水不入河、外水不进管、进厂高浓度、减排高效能”,全面构建“源头管控到位、厂网衔接配套、管网养护精细、污水处理优质、污泥处置安全”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新格局,持续推动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综合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我们要从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污水直排口、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 整治工业企业排水、整治“小散乱”排水、整治阳台和单位庭院排水、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综合能力、提升新建污水管网质量管控水平、提升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和养护管理水平9个方面入手去行动,排查问题,试点推进,选择一批项目作为试点,先行先试、抓出成效。”王华成说。
更重要的是,要完成" 333 "行动,必须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据介绍,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将" 333 "行动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成立工作专班,作为指挥部办公室内设机构,专职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省" 333 "行动。各市、县(市、区)同步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强化属地责任,实行任务网格化包干、工作区块化管理,扎实推进" 333 "行动。在职责分工方面,城市人民政府是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 333 "行动的第一责任主体,各部门各司其职。
(江苏新闻广播 姜奇卉)
2020年3月21日《我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