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江苏经济报》千座城市公园,江苏百姓免费逛
发布日期:2019-09-02 11:04 浏览次数:

 

全省城市公园总数1089座,免费开放率达到93%,部分城市居民从家步行300米至500米就可到达附近公园……这是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8月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全省绿地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

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省政府2019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将“新增便民型公园绿地100个”“完成老旧公园绿地改造提升30个”列入了民生实事工作任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省内新增便民型公园绿地项目中,已完成施工项目20个;完成方案设计、正在施工且完成工程量50%以上的项目有59个;已完成设计方案、将进行施工阶段的项目有21个;老旧公园绿地改造项目提升,完成施工工程量50%以上的项目有31个。城市公园越来越多,江苏百姓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文化公园 增强市民人文气息

一个城市公园的便利性与园内配套设施的好坏决定了这个城市是否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除此之外,江苏各地也在注重营造高品质园林空间。

记者在扬州民歌民乐公园看到,公园不仅拥有健身器材、步行道、绿色植被这些传统公园的“三大件”,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公园的设计以发源于江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邵伯锣鼓小牌子等民歌民乐为表现素材,用园艺手法来展示“民歌民乐之乡”独有的文化魅力。记者注意到,在公园入口处的绿荫长廊内遍布对当地乐器和其代表人物的文字介绍,并配有二维码。“我要给扬州民歌民乐公园点个大大的赞。让我们在公园内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精神大餐。你看,只要扫下乐器旁的二维码,我就能听到这个乐器演奏的曲子。”退休的冯大爷边说边向记者演示起来。扬州人才公园紧邻扬州人才汇聚的新CBD,从公园西入口进入,路旁种满梧桐树,寓意“青桐引凤”,象征扬州求贤若渴,展现扬州的开放包容精神与吸纳人才的胸襟。

生态公园 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徐州市云龙区三环东路以东有几座小山,原是采石场废弃地和垃圾堆场,水土流失严重,地面裸露,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极差。与此同时,如果城市需要一块空地新建公园,其成本也不可小觑。而徐州五山公园很好地把生态公园“嫁接”到这样的废弃用地上。

徐州市住建局副局长傅正兵告诉记者,徐州五山公园是以生态环境的修复营造为基底,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和雨洪利用技术,开展城市双修,修复破损的山体,保护现有植被,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市公园的建设用地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记者在徐州梨园路公园看到,公园分区明显,具有休闲活动区、沉船生态活动区、周边绿化带隔离区等8个分区。对于为什么要把公园细分成这8个区域,梨园路公园工作人员郝国亮告诉记者,梨园路公园设计充分利用基地下沉的现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创建一个能够自我循环、自我更新的沉床生态系统。并借鉴自然保护区理论中常用的圈层式保护模式,将基地分为三个圈层:绿化隔离圈、休闲运动功能圈、沉床生态中心圈。做到对外界不良生态干扰的屏蔽和对场地内生态系统的保护和过渡。

单位庭院 敞开的城市共享空间

共享经济成为当下的时髦话题。汽车可以共享、充电宝可以共享,但你能想到吗,机关单位的“私人庭院”也可以共享了。记者在宿迁水务局门口发现,居民可以直接步行到该单位的庭院内休闲锻炼,单位与居民生活道路之间无任何围挡设施。

“我们进入机关单位内的庭院,在不打扰他们工作的前提下进行锻炼。他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场所,也在我们百姓和政府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啊。”正在锻炼的左大妈笑着对记者说。

这样和谐的一幕归功于宿迁2016年开始打造的“没有围墙的城市”计划。宿迁市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率先启动机关单位庭院开放改造工作,打开原来封闭的围墙、围栏,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一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养护管理,实现了绿化景观、道路、设施的公共化,形成城市共享空间,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从2016年正式实施至今年6月底,宿迁共完成水务局、烟草公司、建设大厦等单位庭院开放60家,共享绿地面积约51万平方米,受益人群超过10万人。

在宿迁骨科医院的庭院内记者注意到,有一个面积不大却“五官”精致的小屋子。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24小时城市书吧,借书、还书都可在机器上自动化处理。“这个书吧原来是骨科医院的一间门卫房,是在“单位庭院开放式改造”大潮中衍变而来的。24小时城市书吧的出现不仅提升了单位庭院景观效果,也丰富了其服务功能。”宿迁市住建局园林处负责人柏艳艳告诉记者。

江苏经济报记者 俞航 通讯员 童心

2019年9月2日《江苏经济报》A02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