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新华网》重塑乡村魅力带动振兴 江苏做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大文章
发布日期:2019-05-27 09:46 浏览次数:

 

围绕“特色”“田园”“乡村”这三大内涵,2017年以来,江苏省在原有乡村建设工作整合、融合基础上实践创新,挖掘人心底的乡愁记忆和对桃源意境田园生活的向往,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以此重塑乡村魅力和吸引力,从而带动乡村的综合振兴。目前,全省三批一共有136个村庄被纳入省级试点,预计至2020年,这一数据将增至500个。一幅幅壮丽的乡村图景正在变成现实。

深挖本地特色资源,重塑乡村魅力助力农民增收

高淳区东坝街道青山村垄上是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全村共51户141人,地处丘陵地貌,周边有大面积茶园和稻田,农房依地势布置其中,原生态环境和山地特色明显。规划通过打理村落水系、充分利用众多农民闲置住房,结合现有一产良好的基础和生态、交通条件,打造智慧茶园示范基地和茶艺文创基地。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智慧茶园种植、观光“互联网+”茶产业推广,兼具特色文旅、茶文化展示、文创艺术基地,推动一产三产互动发展,实现乡村活力复兴和农民致富增收目标。其中,村庄规划建设全程体现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突出村民主体促民富。

南京高淳区青山村陇上游客中心一隅

与青山村陇上良好的基础条件不同,溧阳市塘马村曾经是个经济薄弱村,密度高且处于平原地带,村庄肌理不突出。“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首选在挖掘本地文化方面做了很多思考。”溧阳市住建局副局长韩金红介绍说,塘马村通过引进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书画家协会等进村落户设立基地,奠定了自身的文艺特色。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当地充分尊重村民主体意识和本土乡村工匠作用,保留乡村特色的同时,不断完善市场化运营计制,既提升了乡村居住环境,又提高了农民受益。

溧阳市塘马村“我家自留地”

“流转土地每亩每年收入是800元,工资性收入每人每天平均在80到120元,入职村中运营企业,每月收入至少1500元。”据介绍,塘马村成立了管家公司负责闲置资产经营。成立“睦邻社”,用市场化运营方式管理、服务社员。引入“如意小食堂”“文化小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使乡村居住环境全面改善,吸引入城居民回乡回村。成立了塘马美田农业公司,推出“我家自留地”项目,把低产土地从村民手中流转,按照自留地的方式分割成块面向城市人群招租,聘请本地菜农当“田园管家”,既增加集体收入,又提高农民收益。

鲜活乡村产业振兴,做足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文章

家住如皋市顾庄社区顾家庄陈大爷已经70多岁了,种了50余年的苗木、盆景,家乡这两年的变化令他非常自豪。环境好了,游客多了,生意好了是他最直观的感受。“我们这地方,原来除了买东西的,哪里会有客人来?如今上海、无锡的旅游大巴经常来,村民都很自豪。”

如皋顾家村庭院园林

据悉,陈大爷所在的顾家村地处以花卉苗木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有着非常完善的盆景产业经济基础。然而,在田园乡村建设行动之前,除了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之外,杂乱无章的村容村貌、见缝插针的种植习惯以及随手丢弃的烂枝树叶,令该村与其他村庄无异。如今,经过江苏省城市规划院进村设计团队,近两年伴随式成长的综合营建服务,顾家村早已成为处处是景,户户是私家园林的“盆景大观园”。

针对田园乡村建设中如何体现在地性、本土化和乡村化问题。江苏省城市规划院副院长刘宇红介绍说,该院通过组织“驻地规划工作室”、选派“驻村规划师”,全过程跟踪项目实施,扎根乡村,采取陪伴式成长,进行全过程技术服务,用“综合营建”的模式,做好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这篇文章。

同时,设计团队积极借助本地乡贤、乡村工匠了解本地土壤和植物特点的技术优势,在设计中主动沟通,将适合特色树种保留好,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引进来,形成了“一户一品味、一树一景观、一花一世界”的独特乡村景致。

2017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明确实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行动目标。2019年,江苏省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逐步组织前两批试点村庄验收命名。同时梳理总结各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经验,编制《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优秀案例集》。适时启动全省特色田园乡村面上创建工作,带动市县同步开展创建工作,在全省建成一大批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

(国潮)

2019年5月25日《新华网》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