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新华日报》屋内“冬暖夏凉” 屋外“园林画卷”
发布日期:2019-11-28 15:06 浏览次数:


绿色建筑,正让住有所居变成舒适宜居

 

“以前在我们住的房子里,冬天毛巾能冻成冰棍儿,夏天墙面、桌面摸上去都是烫的。现在的房子就不会这样,通过这些年节能标准的实施,我们把住宅建筑冬天的室内气温提升了6摄氏度,夏天则降低了接近2摄氏度。”

26日,在第十二届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大会上,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许锦峰用这段形象的描述说明了建筑节能的功效。老百姓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住的是节能建筑,但已经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它的好处。

节能标准不断提高

许锦峰回顾说,江苏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经历了“三步走”,从上世纪的节能30%试点开始,到2000年左右实行节能50%的标准,到现在实行的节能65%。达到65%标准的居住建筑,冬天就算不采暖,室内也可以达到12摄氏度,夏天室内则低于36摄氏度,而且顺带改善了隔音的问题,楼上夜里走路的声音对楼下邻居影响小了。

南京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专家们说,实施节能建筑标准,相当于把南京的建筑在夏天搬到青岛,冬天搬到香港。

为了进一步提升江苏省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水平,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我省已编制了新的节能标准,不久就将实行这个节能75%的标准。达到这一标准的建筑,冬天的室内温度将不低于14摄氏度,夏天则不高于26摄氏度,居住的感觉更加舒适。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处长马欣伯介绍说,从北方到南方,从新建的单体建筑到既有建筑,我国也在不断提高建筑节能的标准,通过严格执行标准,来引领建筑节能。零能耗建筑,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等,实现建筑的超低能耗或者是零能耗。

绿色建筑内涵丰富

当然,节能只是绿色建筑诸多内涵中的一项。在住建部今年发布的标准中,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其绿色性能涉及建筑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多方面。

“江苏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经过十多年的大力推动,相关工作长期保持全国领先。累计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177项、标准设计59项、涵盖工程建设活动的全寿命周期,涉及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达3.33亿平方米,绿色建筑数量和规模持续位居全国第一。”省住建厅副厅长刘大威介绍说。

“我们做的南京丁家庄A28保障房项目,一共6幢楼,所有地面都是透水的,体现海绵城市理念;考虑到地上绿化面积不多,所以做了4300多平方米的屋顶绿化;918户全是一个户型,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施工,但又兼顾到房屋全寿命周期的使用需求,户型极具可变性,将来可以改造成适合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户型;小区一楼是架空层,夏天东南风可以直入内庭,朝西北则是商业建筑围合,能挡往冬天的北风……”来自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公司的卞维锋,带来了他们的绿色建筑案例。

“聘请居民为社区规划师,出新沿街店招围墙,打造一院一品主题院落,构建安全出行无障碍设施体系,建构融历史风貌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滨江新城……”南京下关街道工委书记仇建军带来了他们对宜居街区改造的实践。

城市美好如同公园

绿色建筑组成绿色社区,成为现代城市的一个个组成单元。

谈到城市的绿色发展,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认为,建设公园城市是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公园城市对城市的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了由过去“在城市里建公园”向“在公园里建城市”的转变。应该充分利用山水城林的自然生态格局,把城市生态环境建得如公园一样美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交融和对话,塑造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城市典范。

老人在城市康养体系中颐养天年,孩子在玩耍中感受传统园林文化,中青年15分钟可穿越“森林”去上班……眼下,一幅园林画卷正在河北雄安新区徐徐铺展。江苏省设计大师、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凤春介绍,他们院从去年5月开始参与雄安新区园林体系的规划,要按照建设“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雄安新区标准,在雄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

“中国园林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贺凤春说,国人在园林中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界思辨性的讨论。他们对当地人的行为习惯、雄安新区的四季变换、北方文化特征及南方园林精粹等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在做好生态基底后,把中国园林的文化思想、最美形态植入雄安新区,使之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等相融相通,希望建设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雄安园林。

“园林绿化与绿色城市建设任重道远。”在绿色建筑发展大会园林绿化与绿色城市建设分论坛上,省住建厅园林绿化处处长张蔚说,业界同仁正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传承地方文脉,提升空间品质,希望将当代城市建得更加绿色宜居,建成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空间。

刘大威说,以向群众提供健康、舒适、智慧的绿色建筑产品为目标,下一步,我省将以系统化思维丰富完善绿色建筑工作思路,注重提升居住品质,关注居民的实际体验,不断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报记者 刘玉琴 白 雪

2019年11月27日《新华日报》10版

 

关闭
打印
媒体关注